您的當前位置:首頁 >> 校友專欄>> 校友動態
永不褪色的勛章
【發布時間:2022-10-09】 【作者:/來源:】【關閉窗口】

1.jpg

1952年,黃維垣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。

2.jpg

黃維垣在上海有機所辦公室閱讀文獻。

3.jpg

1980年,黃維垣為課題組人員講解化學反應原理。

□涂雨

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2022年10月16日舉行。正當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時刻,黨的二十大肩負運籌帷幄,決策國運的歷史重任。10月16日,就成為一個富有歷史感的日子,這不禁讓人想起歷史上令人難忘的“今天”。

1964年10月16日,在祖國大西北的荒原上,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,一朵耀眼的蘑菇云徐徐升騰——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,打破了美蘇超級大國的核壟斷,為維護世界和平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。核試驗的一鳴驚人,傾注了成千上萬名科技工作者心血。莆籍中科院院士黃維垣,就是這支科技大軍中功勛卓著的一員。

1921年12月15日,黃維垣出生于福建省原莆田縣城內東里巷的書香門第。遠祖黃滔,晚唐五代著名文學家、福建文壇盟主、閩中文章初祖。父親黃益三,北平師范大學碩士,為福建私立協和大學、廈門大學教授,莆田第二中學校長(1950年8月至1969年12月),著名教育家。

家國情懷,是黃維垣對祖國對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。1949年7月,獲得廣州嶺南大學理學碩士學位的黃維垣,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深造;1952年7月,獲該校有機化學哲學博士學位。

懷抱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,經過一個月的準備,黃維垣申請回國。但橫亙他面前的是一堵冷酷的厚墻,美國移民局以朝鮮戰爭為借口,拒絕其申請。他只好繼續留在導師實驗室作博士后研究,但始終沒有放棄歸來報效祖國的念頭,每年都向移民局提交申請。1954年,黃維垣與師昌緒、張興鈐、林正仙等26名中國留學生,抓住新中國總理周恩來率團參加中、蘇、美、英、法五國在瑞士召開日內瓦會議的機會,請人把迫切回國的愿望傳達給中國代表團。1954年5月31日、8月5日,兩次聯名給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寫信,請求撤銷不許中國學生離境的禁令,并向開明人士和新聞界呼吁。8月5日的聯名信終于發表在《紐約時報》等報紙上,引起社會強烈反響,得到大批愛國僑胞、美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。1955年6月,在中國政府和黃維垣等中國留學生的不懈努力下,他們終于沖破重重阻力,踏上了回國的征程。

1955年8月初,黃維垣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,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。這一進,就一直做到年老退休,歷任副研究員、研究員、副所長、所長;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;1984年至198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;兼任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,《化學學報》和《中國化學》副主編、主編。他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、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、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理事、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、上海市僑聯主席等。

黃維垣剛進有機所時,從事甾體化學和中藥化學有效成分的基礎研究。甾體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類天然化合物,甾體化學的研究,廣泛運用于各類藥物制造項目中。國內當時甾體化學屬于空白領域,他便結合博士期間的研究基礎和國內的資源優勢,帶領團隊,開展甾體和天然產物化學研究,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。

正當黃維垣甾體激素和中藥化學成分研究領域的研究順利進展時,中國“進入原子能時代”。1958年,我國“兩彈一星”工程正式啟動。知道國防建設急需一批研究人員進行高能燃料的研制,黃維垣毅然放棄自己的研究領域,轉向有機氟化學和含氟材料領域,從事硼氫高能燃料研究,堅定表示:“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課題?!彼麕ьI團隊,白手起家創建有機氟化學實驗室,夜以繼日攻關,在他和他的團隊成員共同努力下研制成功。在這場與國防力量息息相關的奮斗錘煉中,黃維垣的政治思想境界得到一步步升華。1959年3月26日,黃維垣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從此,他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。

最硬的骨頭項目還是研制含氟潤滑油脂、含氟聚合物等材料的攻關。制造原子彈的原料是鈾-235,從礦石中冶煉出天然鈾之后,需要用氟將鈾-235與鈾-238同位素分離出來。用于擴散分離機的潤滑油必須耐腐蝕,要保證在高速摩擦下不燃燒。當時,蘇聯撤走了濃縮鈾廠的專家,沒有人知道如何制造這種潤滑油。制備任務落到有機所后,所里將其命名為“111任務”,寓意這是擺在第一位的、非常緊迫的任務。正是在這個檔口上,黃維垣被調入“111任務”組。他二話沒說,聽從所里安排,盡快投入新的科研領域,帶領團隊,精心細致設計,一絲不茍實驗,攻克一個個難題,終于成功拿下了這個舉足輕重的項目。有機所研究員戴立信院士說:“氟油研制總體設計由黃維垣先生負責,他在氟化路線的選擇上做了很多工作?!辈坏饺陼r間,他和有機所的同仁完成了氟油的剖析、研制、中試、擴大生產的全過程,摸索出“液相法制造全氟油”的新工藝。這些科研成果為中國核能事業作出重要貢獻,獲得國家發明獎。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黃維垣以及他帶領的團隊的集智攻關、敢為人先。1964年10月16日,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。所長到北京開會,主管原子能工業的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、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擁抱他,興奮地說:“你們的這項工作太重要了,有機所幫大忙了?!彼L把話帶回所里,黃維垣和同事們聽了,幾年來的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上心頭,激動、興奮,歡呼雀躍。所有疲倦煙消云散,大家盡情享受這份厚重的人生價值。

改革開放后,黃維垣帶領氟化學研究室從軍用轉向民用,又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:在氟化學民用領域中取得重要突破,1979年成功研制第一代氟碳代血液,并于1985年正式投入使用。研制的新型抑鉻霧劑,為中國電鍍行業提供防止鉻害的途徑。研制的全氟碳代血液經數百例臨床應用,居國際先進行列。發現的氟化學中的亞磺化脫鹵反應為適用性廣泛的新反應,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研制出一系列關鍵的含氟材料。發現并系統研究了氟化學領域著名的亞磺化脫鹵反應,發展了全氟烷基亞磺酸鹽和磺酰鹵的化學。在黃維垣的努力下,有機所從白手起家到漸成氣候,發展出氟化學這門學科,在基礎研究和應用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,其研究被國外學者稱為“上海氟化學”。2011年,中國化學會設立了以黃維垣名字冠名的“中國化學會黃維垣氟化學獎”,以獎勵杰出的氟化學研究人員。

黃維垣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,編著了《高技術有機高分子材料進展》《中國有機氟化學研究》和《中國有機氟化學十年進展》。作為博士生導師,培養出50多名優秀碩士生、博士生??蒲谐晒@國防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,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2項、三等獎2項,1994年獲“何梁何利基金獎”,1998年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。1986年在法國巴黎獲莫伊桑(MOISSAN)獎章等。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頒發的“獻身國防科技事業”榮譽證章。1979年先后獲得上海市勞動模范、全國勞動模范稱號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。黃維垣先生一生對祖國、對科學事業無限熱愛。他艱苦奮斗、自主創新、唯實求真、謙虛嚴謹,為中國化學事業,特別是有機氟化學的開創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
晚年,黃維垣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,深情地表示:“如果再給我一次人生,我仍然會回來,為共和國旗幟增光添彩?!?/p>

2015年11月17日,黃維垣院士病逝,享年94歲。斯人已逝,精神長存。莆陽驕子黃維垣,在二十世紀中華史冊“1964年10月16日”的光輝那一頁,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記,故鄉莆陽人民為之驕傲。


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,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,午夜羞羞影院男女爽爽爽,被暴力强行玩弄到高潮小说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